正在加载

未来装修的五大趋势(未来地板行业五大消费趋势)

  • 作者: 向垲睿
  • 发布时间:2023-11-23


2021年房地产行业现状与未来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十四五”规划出台,明确提出“房住不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业也在经历新旧时代的更迭。

“十四五”规划出台,明确提出“房住不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业也在经历新旧时代的更迭。2021年,我国经济继续向好,但房地产金融监管不放松,在此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现状与未来又有怎样变化?

1.行业环境:资金面保持合理充裕,调控政策以稳为主

宏观经济方面,展望2021年,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仍较多,国内经济稳步复苏,但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值得关注,就业形势虽有好转,但整体仍面临较大压力。未来中央仍将多举措畅通国内大循环,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为“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央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之间把握综合平衡,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更有利的资金环境,M2增速有望保持在高位区间。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监管将持续强化,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政策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整体楼市调控基调与近几年保持一致,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整体仍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三稳”目标下,短期内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难现明显放松,限价或有改善空间。另外,《建议》中提出要“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合理的住房消费依然是被鼓励和支持的对象,调控政策或将在相关方面进行补充和优化。“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亦预示着房地产与金融将更多地注重协调发展,在促进实体经济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市场趋势:房地产市场发展节奏趋缓,商品房销量平稳回落

总体预测:销售面积小幅调整,新开工维持高位,开发投资额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房地产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结合国内外经济研究机构对2021年经济环境的预测,参照近期宏观政策走向及重要会议精神,对2021年房地产市场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宏观经济快速恢复,抹平疫情影响(GDP增长9.0%);

假设2: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62.6%);

假设3:货币政策灵活适度(M2增长9.5%~10%),精准导向,房地产行业金融监管整体收紧;

假设4:坚持“房住不炒”调控导向,因城施策,长效调控机制加快推进。

在满足假设条件、不发生超预期事件的前提下,根据“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测算,2021年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面积小幅调整,销售均价平稳上涨,新开工维持高位,投资中高速增长”的特点。

需求端,房地产行业信贷环境收紧,或将推动需求释放更趋理性,预计2021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3%~3.8%;鉴于销售均价在产品结构及一二线城市销售较好等因素影响下仍将保持结构性上涨(3.9%~5.4%),2021年商品房销售额仍有望实现新突破。供应端,“三道红线”试行背景下,房企资金压力及销售去化压力进一步显现,新开工积极性难有明显提升,整体新开工规模或将延续调整态势,但2020年土地成交面积的增加将支撑新开工规模维持高位,预计2021年新开工降幅将在0.1%~1.6%之间;投资方面,预计2021年在建项目施工进度将加快推进,带动建安投资支撑开发投资额继续增长,但考虑到土地购置费增速存在较大调整压力,全年开发投资额增速或回落至中高位水平,据模型测算在5.4%~6.9%之间。

3.关注点:聚焦核心城市和城市群,把握区域分化带来的结构性机遇

2021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节奏将放缓,整体销量存小幅调整压力,在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背景下,人口及土地等关键资源将加速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聚集,聚焦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可化享受城镇化带来的红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区域发展进程、市场周期、外界环境变化、供需支撑度不同等因素影响下,重点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行情存在一定分化,应注意把握区域分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存增长空间,成渝整体或有周期调整压力,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规模有望实现稳中向增

综合对五大城市群房地产市场现状、调控政策、发展规划前景与供需两端支撑所做的分析,及对2021年宏观环境的预判,我们对2021年五大城市群市场趋势做出如下判断。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顶层设计已落地,中央支持政策多,产业发展成熟,人口吸引力强,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加之前几年区域整体市场持续低幅调整,市场需求存在部分压制,在区域协调发展利好持续显现的背景下,市场回升动力强。供应端,2020年区域内土地供应大幅度增长,新开工较为积极,将有效改善需求整体供应状况。预计受供需两端均向好影响,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市场规模存增长空间,鉴于目前地价、房价上涨仍存较大动力,预计调控有进一步升级可能,在此背景下,预计2021年房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规划、经济产业基础、人口吸引力与粤港澳大湾区存在较大相似度,房地产市场需求也较为旺盛,但鉴于2020年需求积极释放,短期继续提升空间相对有限。当前长三角地区交易市场及土地市场热度在调控政策影响下,均显现高位回落态势,预计2021年市场将保持严格调控。结合供应端取得明显改善的状况来看,预计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房地产市场规模将有小幅增长,整体呈现量增价稳格局。

京津冀城市群受一体化推进节奏及短期规划利好有限影响,难以给房地产市场带来额外的需求增量,且人口流入规模相对较少,但考虑到近几年区域市场持续调整,整体销量较过去高位存在一定差距,在政策稳定、供应充足的环境下,需求将稳步释放,预计 2021年京津冀整体市场规模维稳,但内部行情将有所分化。北京政策稳定,需求旺盛,供应充足,预计市场销量将继续增长;天津市场情绪相对冷清,短期难有明显改善;环京地区,受益于区域交通一体化利好的兑现,加之调控负面效应已逐步消解,需求有望低位回升。

成渝城市群有区域规划即将落地,短期政策利好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支撑较高,但鉴于近几年市场需求持续高位释放,规划利好的落地或在短期内可支撑需求规模维持高位,但区域整体市场仍存周期调整压力, 2021年成渝城市群市场规模稳中或有小幅调整,城市内部行情将有所分化。其中成都2020年需求高位释放,随着调控收紧,2021年市场规模存调整压力;重庆前两年市场周期自发调节,需求存在压制,预计2021在规划利好支撑下,市场有望逐步趋稳;成渝城市群短期处于双核聚焦阶段,其他三四线城市需求相对有限,加之棚改缺位,2021年城市群内三四线城市市场或面临调整压力。

长江中游城市群房地产市场在疫情中受到较大冲击,且新开工规模在活动管制影响下有所缩减,市场规模较往年平均水平有明显下降。2021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针对性政策支持下,预计长江中游城市群宏观经济面将有普遍性恢复,房地产市场信心也将得到提振,需求将逐步释放,预计 202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规模将有所增长,但因经济全面恢复尚需时间,需求上行幅度将相对平缓。

以上是中指研究院对于2021年房地产行业现状与未来的展望,希望可以对即将购房的你有所帮助。

未来地板行业五大消费趋势

近年来,中国地板(装修效果图)行业在经受了通胀、金融低迷、楼市摇摆等数重危机的洗礼之后,在国内外市场都遭受了重挫。

2012年,中国地板行业正处于后危机时代,高速发展的黄金岁月很可能成为历史,这就必然导致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地板企业面临危机和转型。

未来几年,地板行业的消费趋势将朝着5个方向发展。第一,消费者进入全面参与时代。今天的消费者不管消费不消费企业的产品都要评头论足,消费者不再处于被动。他们希望能随时与企业对话,并且不相信权威,更相信直觉和口碑,这预示着产销合一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二,低碳产品出现。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不断深入,低碳已经渗入社会各个角落,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地板企业要想不被行业远远抛离,就必须适应以及跟随这样的潮流。

第三,健康消费崛起。受到“毒地板”等事件的影响,2012年,消费者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急剧提升。对于天然、环保的产品较为偏爱,地板企业树立健康环保的品牌形象将会给产品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第四,精致生活出现。对于现阶段的地板消费者而言,不一定要买高端品牌家具才能现显示自己的精致生活,而是稍微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精致的生活空间。比如,一个装修得漂亮与舒适的家,只要有好的创意,一切皆有可能。在市场上,地板品牌将在高低两端展开竞争,以满足“全民精致”的大潮。因此,地板品牌必须调整相应的市场策略,推出满足下一阶梯消费市场的产品。

第五,女性消费势力崛起。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0多年里,女性收入显著增长。此外,由于女性在教育方面的提升,这种增长还在加速。同时有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行为中,女性往往充当家庭的“首席采购官”。

幼儿教育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背景分析:

幼儿教育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背景分析:

1.国内幼教产业发展背景

1.1政策背景

2017年9月1日新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法律层面明确了民办教育举办者允许在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教育培训举办营利性学校。“营利性民办学校”概念的出现,被视为民办教育领域向资本“开闸”有了法律依据,将激发更多社会资本进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率要达到85%;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扶持和资助企事业单位办园”,“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我国幼儿教育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提出了培养“完整儿童”,重视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今后五年,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要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他地区的农村要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初中后教育。国家继续安排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一批基础较好的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政府要重视并扶持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教育。鼓励发展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

2004年《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2006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探索综合评价、多样化选拔的招生录取机制。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评价和指导体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的通知》

进一步加强学校(含幼儿园)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辽宁省大连市,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部分市县,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合肥市,甘肃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云南省)。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县,贵州省毕节地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江苏省,浙江省)。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该规划指出,要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婴幼儿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另外,规划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婴幼儿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

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

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教育经费安排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问题,切实减轻人民群众教育负担,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大力支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等重点任务。

2012年《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方便幼儿就近入园。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对确因特殊情况不能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车辆集中接送的,应当使用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幼儿专用校车,遵守本条例校车安全管理的规定。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要以补足配齐为重点,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严格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待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倾斜政策,切实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点,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加快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提升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通知》

通报近期全国部分地方发生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事故,部署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2010年至2020年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规划实施过半,幼儿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掣肘幼儿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2015年,教育法律一揽子修正案二审已经通过教育法的修订,删除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

2.《民办教育促进法》三审

《民办教育促进法》三审在即,修订案预期大概率通过,标志我国将从法律层面上承认民办教育的合法性和营利性,同时也表明监管层对教育资产证券化持支持态度,民办幼儿园经营自主权扩大,学校类资产挂牌上市将变得便捷和畅通。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现状主要显现为:

1.2社会背景

在“教育消费升级”“城镇化”“80/90父母”“4+2+1之家庭结构”“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社会整体对0~6岁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急速增加,教育低龄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求也从一般性的“养育看护”“游戏娱乐”向更加系统全面的“亲子教育”“专业早教”过渡,同时也更加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高质量成长。

2.我国幼教产业市场现状

2.1市场需求及规模

2013年,我国0~6岁婴幼儿数在1.4亿左右,0~3岁婴幼儿数达7000万。201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2%,城市新出生人口约占36%。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人口出生率将在2017年达到最高值。未来几年内,幼儿0~3岁早教消费的需求弹性较大,而3~6岁入幼儿园是刚性需求。据中投顾问相关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我国每个家庭在婴幼儿身上投入超过元/年,市场规模约1万个亿。而且这个数值仍在快速攀升中,巨大的教育市场已然形成。因此,我国幼教产业有着可观的消费需求和发展前景。

2.2市场供给现状

2.2.1幼儿园

据《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幼儿园20.99万所,其中公办园占33.64%,民办园占66.36%。从目前全国整体情况看,短期内地方政府因受到资金、教师团队、管理经验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大规模扩充公办幼儿园并不现实,整体缺口仍很严重。因此需要民办幼儿园在此方面作为重要补充,以缓解学前教育市场整体的供需矛盾。民办幼儿园虽然在数量上增长迅速,但是在硬件条件、环境创设、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培养等各方面较公办体系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有特色、有品质的中高端幼儿园屈指可数,市场整体有效供给不足,存在较大发展潜力。随着国家对公办幼儿园的持续投入,未来幼儿园市场势必会呈现二元制结构,公办幼儿园更多提供的是普惠式教育,解决社会“入园难”的问题;而民办幼儿园一定要办出各自的教育特色,走市场化的路线,满足特殊人群的中高端需求;类比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国家的廉租房与公租房需解决“人者有其屋”问题,商品房市场要完全走市场化路线,需面对中高端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2.2早教公司

早教行业在中国历经十余年的导入期后,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已步入高速成长阶段,并且开始向二、三级城市扩散。从整个行业的运行状况看呈现以下特征:一是行业发展迅速,品牌认可和依赖程度高。随着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外教育理论在国内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早期教育,早教机构数量日益攀升。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共有3-6岁幼教公司1.79万家,其中注册资本金在100万以内含100万公司1.33万家,2014年总产值62.65亿,2015年幼教公司1.81万家,全年总产值98.45亿,2016年幼教公司1.816万家,总产值177.21亿,总体特征规模小,呈现营收高速成长趋势,此外,家长倾向于选择口碑好、教学质量高的早教企业,对品牌的认可度及依赖程度很高。二是市场监管薄弱,门槛较低。我国尚没有将0~3岁婴幼儿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早教机构一般以教育咨询或文化公司的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无需去教育部门备案,工商部门只监管其经营活动。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专业人才匮乏。早教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从事早教工作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幼教行业经过短期培训改行而来,人才缺口非常大,而且现有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人员流动率非常高,难以满足早教工作要求和市场需求。

2.2.3幼教师资培训

国内幼教机构数量庞大,但教学管理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幼儿教师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幼儿教学理念落后。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家长越来越注重幼教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社会上依托各教育院所的幼教师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整体来看,该行业机构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等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业务差异性小,师资资源共用,市场份额分散,不同机构之间的竞争主要为价格战。

2.2.4配套产品研发及销售

随着产业的发展成熟,家长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未来各家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势必要回归教育本质,配套教育产品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阶段的诸多特点(例如教育效果不易评估,顾客与埋单者分离,家长盲目性较强,基本无鉴别能力),一直以来各家机构竞争的重心则多选择在营销、选址、装修与环境创设等方面,对于教育产品与服务方面,多为拿来主义,拼凑痕迹明显,很少有机构在教学研发、产品创新方面进行大规模投入。另一方面,由于“4+2+1”家庭模式和家长教育理念的更新,幼教书籍和玩具已经突破了作为“消遣工具”的定位而成为早教和提高孩子能力的“工具”与“伴侣”。简而言之,幼教配套产品研发水平不足但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2.3产业链布局

中国学前教育这块蛋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机构与个人的关注。现阶段,幼教产业细分市场繁多,但可从家庭教育、园所教育及B2B模式三个维度探讨。

家庭教育主要模式有家庭读物和玩具、母婴媒体、电子商务平台、在线互动娱乐及在线测评和课程等。家庭读物和玩具、在线测评和课程的市场竞争力集中在产品研发和销售,母婴媒体的核心要素为内容、技术创新和网络推广,在线互动娱乐的核心要素主要为游戏开发技术、网络推广和APP,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要素主要为人气、产品种类齐全、安全的支付体系等。园所教育主要有月子中心、社区育婴服务、亲子园、幼儿园、周末培训及体验教育等模式。月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环境和价格,社区育婴服务的选址、课程及规模较为重要,亲子园的竞争力在于品牌、课程及选址,幼儿园的竞争力在于品牌、课程及教师,周末培训的竞争力在于品牌、课程和价格,体验教育的核心在于品牌、服务创新及价格。B2B模式主要有多媒体互动教学平台、教材及装备的销售等,这类模式的关键在于产品的研发及销售。

3.幼教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十年,中国幼儿教育行业有着人口基数、城镇化、消费升级、家庭结构、教育传统五大因素的强力支撑,中国市场有足够的纵深,需求旺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有限的行业矛盾将使得未来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产生高额溢价。目前幼教产业纵向一体贯通,0~6岁教育服务集团的不断涌现也逐步成为趋势,其在理论研究、课程及产品和渠道推广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规模效应、范围经济及品牌效应的优势不断凸显。未来幼教机构的竞争更倾向于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在资本协同下,打通幼教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之间的比拼,在此背景下,平台型公司显然将更具生命力。谁能把握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黄金十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农村电商未来发展将呈现哪些趋势

电子商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正在从多个领域深度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根据《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未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一、农村电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随着“三网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涉农电商规模将向多样化发展,与智能农业、智能流通、智能消费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我国每年有19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进出口业务,农产品跨境电子交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跨境电子商务将从沿海向内地拓展,从城市向农村渗透,国际化将成为农村电商的重要选择。

二、农村电商服务环境日趋改善

各类专业服务商开始进入农村,提供货源供给、仓储、摄影摄像、网店装修代运营、融资理财、品牌推广与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各类主流电商模式如B2B、B2C、C2C、C2B、O2O以及微电商、本地生活、跨境电商等在涉农电子商务领域全面涌现。

三、农村电商产业链不断延伸

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一些涉农电商企业开始拓展产业链,从零售商转为分销商,从单纯的渠道商转为品牌商。从原材料采购到品牌设计,再到寻找生产厂家代工,最后将货品分销给其他小型网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主体的电商纵向产业链层级。同时,农村电商的交易类型开始从单一的网络零售向复合模式转变。

四、农村电商线上线下逐渐融合

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实现线下实体市场的转型。